发布时间:2021-05-05 14:11:58 浏览次数:651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这里是嘉兴, 一座粉墙黛瓦的水乡名城。 在嘉兴老城东南春波门外的湖面上, 一艘改变了时代的红船, 更是让这座吴越水乡永载史册。 本期“不忘初心·红色之旅” 带领大家共游嘉兴, 领略江南水乡的红色风采! 【红星闪闪】 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位于嘉兴市南湖区烟雨路七一广场上,1991年7月,建党七十周年前夕,一座由嘉兴人民捐款350万元兴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这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步入纪念馆广场,一面长约3至4米的鲜红党旗镶在西南侧的墙壁上,数千朵盛开的红花将广场映衬得异常灿烂,站在广场仰望纪念馆,只见42级台阶巍然向上,入口处状似锤柄的长廊凌空伸展,门前6根花岗石圆柱刚健质朴,给人以擎天柱之感。门楣上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字熠熠生辉。 二楼镰刀形的展馆陈列着中共“一大”的史料。展厅里一只南湖红船模型放置在机械转盘上不停地旋转。背后一幅绛红色丝绒展壁上,镶嵌着手书:“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游人参观完嘉兴地方党史副厅步出后门时,会猛然发现纪念馆两侧两块巨大的玻璃墙像一面巨大的银幕,折射出南湖旖旎的风光,相距百米的湖心岛,烟雨楼、红船,使人顿觉历史和现实交融在一起。 嘉兴革命烈士陵园 嘉兴革命烈士陵园,又被称作英雄园,是新中国成立后以纪念为嘉兴解放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英雄园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分设英雄纪念碑、英雄广场、英烈园(烈士墓区)、嘉兴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区域,同时在周边环境增添各类休憩设施,使人们在瞻仰缅怀先烈的同时,又可以在园中休息、游览。 英雄纪念碑总高度7米,宽12.5米,由总重400吨的66块花岗石拼装而成,底座四面浮雕以嘉兴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表现各个时期英雄人物的献身精神。在园区西侧,坐落着嘉兴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内以史串人、以人彰史的方式,展示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嘉兴地方革命史。 毛泽东观潮石碑亭 毛泽东观潮诗碑亭,位于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盐官观潮公园中段,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1957年9月11日到盐官观潮而于1994年经中心宣传部批准建造的。亭高17米,面积90平方米,碑亭呈六边形,于1995年观潮节落成揭幕。亭内诗碑上有毛泽东《观潮》七绝诗及碑记。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嘉兴人历来好学求新, 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儒”, 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 作为崇文的结果, 嘉兴奇才秀士辈出, 涌现了大批文化名人。 【崇文好学】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男,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张乐平 张乐平,男,浙江嘉兴市海盐人,中国当代漫画家,漫画“三毛”形象的创作者。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多个春秋。1949年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解放日报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任专业画家。80年代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漫画世界》主编。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1949年后还画了三毛在新时代的经历系列画集,共出版10多部三毛形象的漫画集。 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 嘉兴,别称“禾城”, 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 , 嘉兴美食丰富多样,品类繁多, 于细节处更见功夫, 既融合江南水乡的特色, 浸透吴越之灵气, 尽显南方美食细腻冲淡之特色, 又凸显千年古文化之底蕴。 【甜满禾城】 五芳斋粽子 五芳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一种应节传统名小吃,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如今,嘉兴五芳斋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方便、食用方便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东方快餐”之称。 乌镇姑嫂饼 乌镇姑嫂饼,是浙江省嘉兴市乌镇的一种地方传统名点,该小吃比棋子略大,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姑嫂一条心,巧做小酥饼,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这是赞美桐乡特产姑嫂饼的一首民谣。据《乌青镇志》记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西塘八珍糕 西塘八珍糕,是浙江省西塘传统特产,既是药物,又是糕点,历史悠久,有口皆碑,是独特的糕中佳品。早在1920年有西塘老中医钟道生按“外科正宗”古方和自己临床经验首创制作,其制作方法是把八味中药粉碎成末过筛,把蔗糖加水适量,加热融化成糖浆;按配方混匀后蒸熟,制成条状,然后切成薄片干燥即得。八珍糕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特别受儿童的欢迎。 嘉兴士美民秀,人性柔慧。 其智秀不仅表现在人的聪慧文雅上, 而且表现在精于劳动制作。 嘉兴的工艺技术水平高超, 其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 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秀慧巧功】 海宁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是浙江嘉兴海宁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它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演艺、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海宁皮影戏的曲调高亢、激昂。演出时,有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伴奏,节奏明快悠扬,其唱词和道白为海宁方言,为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 中国蚕桑丝织工艺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蚕丝成市,城乡里“机轴之声不绝”,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嘉兴蓝印花布,是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杭嘉湖民间,蓝印花布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印花织物,它以蓝白两色相配,色调清新,图案淳朴,工艺简单,取材方便,深受群众欢迎。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明清一代的作品。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 【推荐书籍】 《烟雨红船 母亲船的故事》 作者:吕建华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 推荐语: 本书就是一本以文学的形式,真实、生动、全面介绍党的一大南湖会议的专著。它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开始,集中而详细地描写了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经过和在南湖游船上开会的情况。同时,该书对出席一大的十三位代表的人生轨迹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从这种比较分析中,让读者可以更清晰地感悟到时代潮流大浪淘沙的壮阔画卷和内在规律,更生动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的艰难曲折,更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同志之所以成为党和人民的伟大领袖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