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

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

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本期『贝贝国学 宅家课堂』

继续带领大家畅游汉字海洋,

了解中华汉字故事,

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冠”字,

始见于战国文字,

其古字形像用手把帽子戴在头上,本义是帽子。

在古代,“冠”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男性。那时候男性到了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为成年男子加冠;“戴冠”之后,社会和家庭就会以成年人的标准对待他,他对社会和家庭要担负责任和义务,他的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

汉字“冠”的基本释义

“冠”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为:

[ guān ],[ guàn ]。

→读音[ guān ]

①帽子,古代指礼帽或较庄重场合戴的帽子。如皇冠、衣冠、怒发冲冠。

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如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读音[ guàn ]

①戴帽子;戴。如沐猴而冠。

②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结发戴冠,表示成人。如冠礼、弱冠。

③超出众人,居于首位。如冠军、名冠全球。

④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如冠名权。

⑤指冠军。如夺冠、三连冠。

含有“冠”字的成语

沐猴而冠   

读音:[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褎然冠首

读音:[xiù rán guàn shǒu]

释义:指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出处: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

优孟衣冠

读音:[yōu mèng yī guān]

释义:“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王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弹冠相庆

读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释义: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因此将得到援引,有官可做,也互相祝贺。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倒冠落佩

读音:[dǎo guān luò pèi]

释义: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弃官归隐。

出处: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含有“冠”字的诗句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李白《南都行》

良相头上进贤冠,勐将腰间大羽箭。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

——杜甫《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白居易《祭社宵兴灯前偶作》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白居易《太湖石》

枕上溪山犹可见,门前冠盖已相望。

——苏轼《次韵赵令铄》

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

——苏轼《孔长源挽词二首(其一)》

 我的图书馆

关注我们

图书馆公众号

图书馆抖音号

涟水县掌上方志馆

联系我们

总馆地址:淮安市涟水县机场路东首左侧涟水县图书馆
联系电话:0517-82311581
到馆指南:涟水607路直达涟水县图书馆,途经公交有涟水216路、淮涟专线公交到达滨河教育中心站